研究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组织架构 -> 研究团队 -> 正文

武建鑫

时间:2025-07-29 浏览量:

名:武建鑫

学 校:陕西科技大学

学历/学位:研究生/管理学博士

职务/职称:文化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邮 箱:jianxinwu@sust.edu.cn


个人简介

2018年入选陕西科技大学“高水平博士人才”项目,2020年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院校战略规划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研究员。担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青年编委会委员、《高校教育管理》青年编委会委员、《重庆高教研究》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工作经历

陕西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副教授(2018年7月)

陕西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教授(2022年1月)

陕西科技大学文化与教育学院 副院长(2024年12月)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机理及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IA190276),2019.07-2022.01,已结项(鉴定良好)。

2.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0年面上课题“基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MSA218),202110-2025.05,已结项。

3.主持,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省高校一流工程学科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18H079),2018.09-2022.01,已结项。

4.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课题“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7XNH033),2016.11-2017.12,已结项。

5.主持,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政网络与网络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WSYJ100292),2022.09-2023.05,已结项。

6.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逻辑及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P085),2022.10-2024.12,已结项(鉴定优秀)。

7.主持,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聚科学视域下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2022Z14),2022.11-2024.12,结项。

8.主持,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合法性视角下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逻辑及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XGERC2023079),2023.10-至今,在研。

9.主持,2023年度陕西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6032314),2023.03-2025.03,已结项。


代表性研究成果

1.武建鑫,何爽.“四新”建设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何以可能:一个系统性文献综述[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45(04):96-104.

2.武建鑫,陈旭茹.地方政府基础研究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及其匹配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5(3):1-10.

3.武建鑫,王嘉琳.中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多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5(3):39-56.CSSCI扩展版。

4.武建鑫,路丽娜.强国战略视域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方位与建设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25(2):1-12.CSSCI期刊。

5.武建鑫,郭淳.生态学理论何以赋能学科建设研究:一个系统性文献综述[J].中国高校科技,2024,(12):1-8.

6.魏丽娜,武建鑫.需求导向与实践创新: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的类型、模式与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24(9):25-33.CSSCI期刊。

7.武建鑫,王嘉琳.跨越边界的知识生产图景: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态势与前瞻审思[J].中国高校科技,2024(5):6-14.

8.武建鑫.高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4(9):60-64. CSSCI期刊。

9.袁晶,武建鑫.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路径探寻[J].中国教育科学,2024(2):114-123. CSSCI扩展版。

10.武建鑫,魏丽娜.超越研究方法的束缚: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文献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2):12-20. CSSCI期刊。

11.武建鑫,蒲永平.拨开迷雾:基础学科核心议题的批判性审视及再认识[J].大学与学科,2023(4):28-47. CSSCI扩展版。

12.武建鑫,罗云.新型文科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制度化的时间逻辑——基于单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3(4):115-128.

13.武建鑫,王嘉琳. 高等教育“小同行”学术群体的结构探析——以“双一流”建设研究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78-88. CSSCI扩展版。

14.武建鑫.王嘉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把沉浸式学习带向何方——《沉浸式学习的前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潜力》解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3):96-105.

15.武建鑫.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应同时聚焦供给侧与需求侧[N].中国科学报,2023-04-11(03).重要报纸。

16.武建鑫,王嘉琳.世界一流学科之“中国特色”何以可能——以测绘学科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1):17-29. CSSCI扩展版。

17.武建鑫,宋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 STEM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02):42-54.

18.武建鑫, 宋雨.计算思维教育公平何以可能?——《面向包容性世界的计算思维: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行动的指南》解读与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6):72-80. CSSCI期刊。

19.武建鑫.因校制宜积极探索学部制改革[N].中国教育报,2022-12-23(02). 重要报纸。

20.惠转转,程铭,武建鑫.英国应用型高校外部治理模式变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22,20(04):88-96. CSSCI期刊。

21.武建鑫.发展交叉学科,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22-09-16(02). 重要报纸。

22.赵亚丽,武建鑫.面向未来时代的新型大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Minerva和station1两所大学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22(07):147-153. CSSCI扩展版。

23.武建鑫,赵亚丽.“第一站”:未来大学模式再探索[J].江苏高教,2022(6):1-8.CSSCI期刊。

24.武建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指向何处?[EB/OL].(2022-05-25)[2023-04-20].htttp://www.cssn.cn/jyx/jyx_jyqg/202209/t20220913_5492924.shtml.

25.武建鑫.迈向大学学科:论世界一流学科研究新范式[J].大学与学科,2022(2):1-18.

26.武建鑫.工学门类“大丰收”,专业学位“大爆发”[N].中国科学报,2021-08-03(07).

27.武建鑫,蒲永平.学科组织健康视域下世界一流学科成长机理探究——以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3):76-85.CSSCI期刊。

28.武建鑫.面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实践路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03):12-23.CSSCI期刊.2021年11月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29.武建鑫,罗云.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特色一流学科的发展逻辑——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21(04):146-155.CSSCI扩展版。

30.武建鑫.从边缘到中心:世界一流学科的演进特征与形成机理——基于牛津大学化学学科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02):14-21.CSSCI期刊。

31.武建鑫,蒲永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形塑世界一流学科——基于单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1,9(06):27-40.CSSCI扩展版。2022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列入教育篇目。

32.姚书志,武建鑫,郝瑜.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方略——基于学科生态系统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1):46-52.CSSCI期刊。

33.武建鑫,胡德鑫.理工科大学世界一流学科成长机理的多维透视——以佐治亚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科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0):61-69.CSSCI期刊。

34.武建鑫.世界一流学科需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与制度结构——来自案例大学工程学科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0(02):17-36.CSSCI扩展版。

35.武建鑫.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MIT”方案[M].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CSSCI期刊。2020年转载于《教育文摘周报》第14期第8版。

36.武建鑫.学科生态系统:从理论到方法的可能——兼论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机理[J].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2期,CSSCI期刊。

37.武建鑫.大学学派:世界一流学科的历史印记与现实诉求[J].江苏高教,2019年第7期,CSSCI期刊。2019年转载于《教育科学文摘》第3期。

38.武建鑫.世界一流学科组织成长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CSSCI期刊。

39.武建鑫,郭霄鹏.学科组织健康:超越学术绩效的理性诉求——兼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机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5期,CSSCI期刊。

40.武建鑫.聚集与分散:世界一流学科的分布特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CSSCI期刊。

41.王嘉铭,武建鑫.论外语教育的学科化发展: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J].外语界,2019年第2期,CSSCI期刊。

42.武建鑫.世界一流学科的政策指向、核心特质与建设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2期,CSSCI期刊。

43.武建鑫.超越概念隐喻的学科生态系统研究——兼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机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第9期,CSSCI期刊。

44.武建鑫.全球顶尖年轻大学的学科布局及其战略选择——兼论后发型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制度空间[J].中国高教研究,2017第5期,CSSCI期刊。

45.武建鑫.学科生态系统:核心主张、演化路径与制度保障——兼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机理[J].高校教育管理,2017年第5期,CSSCI期刊;2019年3月被《新华文摘》列入教育篇目。

46.武建鑫.学科生态系统: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长基质——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建构[J].江苏高教,2017第4期,CSSCI期刊。

47.武建鑫.高等教育研究指数的构建与运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7期,CSSCI期刊。

48.武建鑫.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主题演进与前沿探讨——基于CNKI数据库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第3期,CSSCI期刊。

49.武建鑫.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分布与单位组建机理研究——对38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8期,CSSCI期刊。

50.武建鑫,周光礼.世界一流学科:“以评促建”何以可能——基于系统科学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第11期,CSSCI期刊。

51.武建鑫.走向自组织: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6第11期,CSSCI期刊。

52.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学术评价的全球标准——基于四个全球大学排行榜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第4期,CSSCI期刊,2016年7月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于2019年7月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

5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组(作为参与人之一).2015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统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4期,CSSCI期刊。

54.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期,CSSCI期刊,2016年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2017年7月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

55.武建鑫.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元分析——兼论新时期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的学科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年第4期,CSSCI期刊扩展版。

56.罗云,武建鑫.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J].高教探索,2015年第3期,CSSCI期刊。

57.罗云,武建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1期,CSSCI期刊。


荣获奖励

1.2019年9月,论文“世界一流学科的政策指向、核心特质与建设方式”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双一流’建设与评价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2.2019年获得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3.2019年10月,论文“大学学派:世界一流学科的历史印记与现实诉求”被全国院校战略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双一流’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高端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4.2022年12月,由本人独立撰写发表的论文“面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实践路径研究”获得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第一届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5.2022年由本人独立撰写发表的论文“学科生态系统:从理论到方法的可能——兼论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机理”获得2022年度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6.2023年6月,论文“学科生态系统:从理论到方法的可能——兼论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机理”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双一流’建设与评价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7.2023年7月,论文“迈向大学学科:论世界一流学科研究新范式”被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双一流’建设与评价学术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8.2023年10月,指导两名研究生参加2023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9.2023年10月被田家炳基金会评为2023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10.2023年6月,本人与研究生合作论文“世界一流学科之“中国特色”何以可能——以测绘学科为例”获得陕西省第七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参展作品A档。

11.2023年11月,本人参与的“面向行业转型发展需求,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轻工+”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得陕西科技大学2023年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

12.2024年10月,本人参与的“面向行业转型发展需求,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轻工+”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得陕西省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3.2024年获得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14.2025年1月,本人负责申报的“如何运用观察法开展教育研究——以改进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为例”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入选“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

15.2025年2月,本人申报的专著《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之道》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