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武建鑫
学 校:陕西科技大学
学历/学位:管理学博士
职务/职称:教研室主任、教授
邮 箱:jianxinwu@sust.edu.cn
武建鑫,201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陕西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导。兼任全国院校战略规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担任《高校教育管理》《江苏高教》《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等多本CSSCI期刊及扩展版审稿专家,同时担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青年编委会委员、《高校教育管理》青年编委会委员、《重庆高教研究》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研究生教育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机理及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 CIA190276),2019年立项,已结项(鉴定良好)。
2.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0年面上课题“基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MSA218),2021年立项,已结项。
3.主持,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省高校一流工程学科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18H079),2018年立项,已结项。
4.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课题“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7XNH033),2016年立项,已结项。
5.主持,第二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政网络与网络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WSYJ100292),2022年立项,已结项。
6.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逻辑及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P085),2022年立项,在研。
7.主持,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聚科学视域下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2022Z14),2022年立项,在研。
8.主持,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点项目:“合法性视角下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逻辑及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XGERC2023079),2023年立项,在研。
9.主持,2023年度陕西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6032314),2023年立项,在研。
学术独作:
1.独著.世界一流工程学科的生成机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2.独著.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3.参编.迈向社会问责的教育督导:大学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4.参编.研究生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尚未出版。
代表性论文:
1.武建鑫,王嘉琳.跨越边界的知识生产图景: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态势与前瞻审思[J].中国高校科技,2024(1):16-18.
2.武建鑫,魏丽娜.超越研究方法的束缚: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文献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2):12-21.
3.武建鑫,蒲永平.拨开迷雾:基础学科核心议题的批判性审视及再认识[J].大学与学科,2023(4):1-13.
4.武建鑫,罗云.新型文科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制度化的时间逻辑——基于单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3(4):115-128.
5.武建鑫,王嘉琳. 高等教育“小同行”学术群体的结构探析——以“双一流”建设研究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78-88.
6.武建鑫.王嘉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把沉浸式学习带向何方——《沉浸式学习的前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潜力》解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3):96-105.
7.武建鑫.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应同时聚焦供给侧与需求侧[N].中国科学报,2023-04-11(03).
8.武建鑫,王嘉琳.世界一流学科之“中国特色”何以可能——以测绘学科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1):17-29.
9.武建鑫,宋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 STEM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02):42-54.
10.武建鑫, 宋雨.计算思维教育公平何以可能?——《面向包容性世界的计算思维: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行动的指南》解读与启示[J]. 开放教育研究,2022,28(6):72-80.
11.武建鑫.因校制宜积极探索学部制改革[N].中国教育报,2022-12-23(02).
12.武建鑫,蒲永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形塑世界一流学科——基于单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1,9(06):27-40.
13.武建鑫.发展交叉学科,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22-09-16(02).
14.赵亚丽,武建鑫.面向未来时代的新型大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Minerva和station1两所大学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22(07):147-153.
15.武建鑫,赵亚丽.“第一站”:未来大学模式再探索[J].江苏高教,2022(6):1-8.
16.武建鑫.迈向大学学科:论世界一流学科研究新范式[J].大学与学科,2022(2):1-18.
17.武建鑫.工学门类“大丰收”,专业学位“大爆发”[N].中国科学报,2021-08-03(07).
18.武建鑫,蒲永平.学科组织健康视域下世界一流学科成长机理探究——以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3):76-85.
19.武建鑫,罗云.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特色一流学科的发展逻辑——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21(04):146-155.
20.武建鑫.从边缘到中心:世界一流学科的演进特征与形成机理——基于牛津大学化学学科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02):14-21.